摩洛哥是非洲西北部的一個沿海阿拉伯國度,東部以及東南部與阿爾及利亞交界,南部緊鄰西撒哈拉,西瀕大西洋,北部和西班牙、葡萄牙隔海相望。拉巴特是摩洛哥首都,亦是全國的政治、文化和交通中心,紡織業和建筑業在國內享有重要位置。本期全球紡織網報道團隊將帶您走進摩洛哥拉巴特市場,探尋這座西非古國的紡織文化。
摩洛哥拉巴特簡介
拉巴特位于摩西北部的布雷格雷格河口,瀕臨大西洋,與非斯、馬拉喀什、梅克內斯同為摩洛哥四大皇城之一,拉巴特始建于12世紀的穆瓦希德王朝,其歷史古城被結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拉巴特是全國的陸路運輸和紡織工業中心,紡織工業和手工業以產毛毯、地毯和皮革制品著稱,水果、魚類加工等食品工業和制磚、石棉、陶瓷等多種手工、半手工小型企業數目眾多。拉巴特終年氣候溫和,海濱風光旖麗,文物古跡誘人,每年有大量境外游客涌入古城,是摩洛哥沿海的主要旅游中心。
摩洛哥紡織業概略
紡織和服裝工業是摩洛哥排名第二的支柱產業,每年發明的的產值占摩洛哥國民消費總值的9%,占工業消費總值的25%。另外,紡織和服裝工業還為摩洛哥提供了占全國城市就業人口42%的就業時機。
摩洛哥紡織業的最大優勢在于多數紡織面輔料,以至廢品進口免關稅。摩洛哥政府希望經過免關稅政策加速原資料的進口,以進步本國廢品消費速度和產量,增加出口量。這一政策吸收了大批非洲及歐洲廠商,貿易商前來摩洛哥國際型展會采購,貿易,或在摩洛哥境內建廠。摩洛哥政府近幾年來也全面開放了外資境內投資,歐洲企業目前是摩洛哥紡織業最大的投資方。
走進拉巴特市場
19世紀以來,摩洛哥地毯成為北非地域最受歡送的商品之一,20世紀初,經勒•柯布西耶等建筑師在室內運用后更博得國際名譽。拉巴特地毯多用三角或鉆石圖案;高阿特拉斯地域的地毯花紋對稱;中阿特拉斯地域則偏好縝密不對稱花色。出自沙漠游牧民族柏柏爾人之手的地毯很好識別,波浪線代表起伏的沙丘,還有駱駝、星星等天文元素,作風質樸;吸收了奧斯曼土耳其或西班牙摩爾作風的阿拉伯地毯則更華美。往常,機器編織地毯只需10-30美圓一米,僅為手工編織地毯的1/4左右,越來越多的人選擇購置前者。
在拉巴特展開地毯買賣必需先注冊,經過一家傳統工業部審核后,才干取得市場的入場券。摩洛哥脫離法國獨立前,al-Qanasula大街曾是外國領事館所在地,相當于北京的東交民巷。往常這里成了拉巴特的地毯一條街,售賣的都是手工編織地毯,與工廠流水線產品抗衡著。每逢周二、四早上,周邊村莊的婦女們帶著本人編織的地毯來趕集,買家也蜂擁而至。在al-Qanasula大街的辦公室,一名婦女擔任監視買賣過程,地毯所運用的羊毛種類和地毯尺寸都要經過復查。復查后,她在地毯反面貼上一張規格標簽,地毯才干在市場上出賣。其中,橙色標簽代表最高質量,黃色標簽代表中等質量,藍色標簽則闡明地毯較薄,這成為買家出價時的重要參考。
拉巴特地毯市場實行拍賣制,婦女們只需定個底價,男人們高聲出價,價高者得,雖說是拍賣,價錢也不會被抬到太離譜,懂行的人總能買到比外面商鋪廉價得多的地毯,街道兩邊的地毯店老板們也會趁機補充貨源。
拉巴特市場
紡城企業走進拉巴特
2018年11月,東非國度投資環境研討會在柯橋舉行,由結合國國際貿易中心、埃塞俄比亞和肯尼亞投資促進局高級官員及行業專家組成的代表團停止投資推介,42家柯橋企業代表參與研討會。
本次研討會上,東非國度代表團與柯橋紡織企業展開了面對面交流,有力推進雙方的產業協作與貿易開展。據悉,柯橋與非洲有著良好的經貿協作根底,柯橋區商務局提供的數據顯現,2018年1-9月,柯橋區對非洲的埃及、阿爾及利亞、南非、摩洛哥、尼日利亞等國出口總額達75.4億元,同比增長20.2%。同時,柯橋區政府和企業家代表團還親赴肯尼亞和埃塞俄比亞,實地調查東非的投資環境,并停止了詳細的項目對接。
。ㄎ/唐宇昕 圖/全球紡織網圖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