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中旬,由于印度國內新冠疫情持續蔓延,多家印度大型出口型紡織企業無法保證正常交貨,所以大量服裝以及紡織品訂單轉移至中國,一度推進中國紡織行業呈現久違的繁榮。
與此同時,緬甸、柬埔寨等紡織消費商都有訂單轉移至中國,依據市場信息,從國內最大的線上外貿平臺——阿里巴巴國際站獲取的數據顯現,從5月份開端,中國面料及紡織原資料訂單數增長超100%;服裝行業訂單數同比增長200%以上,服裝行業在7月份更是完成了3倍的增長。
這樣的訂單轉移潮能否成為我國紡織行業以及滌綸行業的拐點?ICIS以為,由于全球疫情持續,紡織服裝消費大幅下挫,紡織行業中長期景氣度估計將維持低迷,滌綸原料更是持續承壓。
產廢品庫存占總庫存比重持續高于50%
趨向性去庫周期并未到來
中國作為全球主要的紡織服裝出口國,在國內疫情得到控制后,經濟快速復蘇,中國承當起全球紡織產品“供給商”的角色。
中國海關總署數據顯現,自8月開端,中國紡織出口持續正增長,并在9月完成18%的增速。但是紡織內銷占中國紡織服裝產值比重在75%左右,即使出口恢復,在內需疲軟的狀況下,紡織行業表現照舊低迷。
目前中國紡織工業增加值累計同比持續負增長,紡織產廢品庫存依然高速增長,且產廢品庫存占總庫存比重持續高于50%。該數字在過去的均勻程度僅為40%-45%。
由此可見,中國紡織行業仍然面臨較大庫存和資金壓力,趨向性的去庫周期并未到來。
▲來源:CEIC
心情面帶動、根本面難改善
復盤滌綸長絲漲價后的真相
再對上一輪印度紡織訂單轉移潮停止復盤。該轉移潮從9月中開端初見端倪,紡織行業備貨開端,十一國慶完畢復工后,訂單更是大幅增長,一度形成市場搶貨場面。單噸滌綸價錢也因而在半個月內上漲約400元。但是,實踐上,滌綸價錢的上漲更多來自于心情面提升,根本面改善仍然有限,長期滌綸價錢難有趨向性上漲。
緣由在于,印度等東南亞的紡織訂單回流主要產品為棉質紡織品,而非滌綸制產品。
依據調研顯現,江蘇、山東、廣東等地紡織服裝消費基地中多數企業訂單情況較上半年有大幅改善,局部企業訂單暴增。
江蘇盛澤地域個別廠商表示,因疫情緣由,確有一些印度紡織訂單轉移到中國的狀況,主要以毛巾、床單等家紡類訂單為主,從柯橋紡織景氣指數能夠看出,自9月開端,滌綸面料景氣指數和純棉面料景氣指數呈現顯著的剪刀差,滌綸景氣水平仍然較弱。
▲來源:中國柯橋紡織指數
印度制造業加速恢復
后期訂單持續性有限
另外自8月份以來,印度疫情對印度經濟邊沿影響逐漸削弱,隨著其陸續復工復產,后期轉移到中國的紡織品訂單或有限。從印度的制造業PMI來看,8月份恢復到50以上,9月恢復至56.8。
這從google挪動大數據也能加以印證,能夠看到印度工作場所的挪動信號有所增加,固然還未恢復到疫情之前,但整體向好。從對美國的出口數據上,也能夠證明這一點。因而整體上看,印度制造業處于加速恢復的過程中,后期轉移到中國的紡織類訂單持續性有限。
據盛澤地域音訊,目前面料市場成交增速有所放緩,廠家固然手頭多有訂單執行,但是去庫存速度走緩,F盛澤地域庫存在40天左右,開機率繼續維持在8-9成的高位,同時外貿市場回暖不如預期,市場自信心也稍有回落,紡企也存在一定顧忌,因而對原料采購采取觀市氛圍較濃、按單消費的運營戰略。
100萬噸/年產能預投放
滌綸長絲或遇庫存升、價錢承壓
因而滌綸長絲供給壓力持續較大。滌綸長絲在10月中開端,隨著市場補庫周期開端,庫存確實呈現降落,但從最高的31.5天降落至23天后便戛但是止,重新開端上升步伐。
目前滌綸長絲庫存為25天,仍然處于2015年有記載以來的高位。與此同時,由于過去兩年,滌綸行業景氣度較高,滌綸龍頭企業早已規劃建立新產能,今年將是投產頂峰。
依據市場信息,2020年后續仍然有100萬噸/年左右的滌綸長絲產能準備投放,ICIS估計年末滌綸長絲庫存將持續上升。
▲來源:ICIS價錢預測報告
短期來看,當前滌綸長絲市場價錢雖有回落,但在終端需求的利好支撐下,整體來看表現還算堅硬。進入11月份,主要是“雙十一”服裝、家紡類電商的備貨,緊接著“雙十二”到來,或又將迎來一波補單,訂單量仍存上升的可能性較大。
另外,隨著氣溫降低,防寒服面料需求,帶動市場走貨氛圍,屆時價錢迎來攀升,但原料市場供給壓力猶存,本錢端支撐缺乏,因而價錢整體漲幅不會太大。
中下旬開端,隨著采購旺季降臨,價錢上也會轉弱,后市還需關注原料市場以及外貿形勢等。
同時瞻望2021年,依據ICIS供需數據庫,中國滌綸有效產能增速約5.5%,而隨著疫情的不時重復,明年服裝消費估計難有起色,滌綸行業明年或將仍然處于過剩狀態。
另外,上游原料同樣處于投產頂峰期,PX、PTA、乙二醇在明年的有效產能增速分別高達11%、16%以及17%,供給壓力同樣較大,故本錢端對滌綸難有支撐。
因而在全球紡織服裝需求疲軟、而全產業鏈又持續釋放產能的狀況下,ICIS估計滌綸價錢在明年將繼續維持在800至900美圓/噸的低位彷徨。